16排CT临床应用范围及可开展项目
发布时间:
2017-11-23
我院已引进、安装GE公司新一代超高端平台16排CT--OptimaCT540Pro(昆仑540).该机采用CT领域前沿的迭代技术,大幅提高密度分辨率,显著降低射线剂量。同时,OptimaCT540采用了新一代视网膜探测器技术,可实现亚毫米、亚秒级连续扫描,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更利于发现小病灶,让临床诊断更精准。而IQEHD高清快扫技术的采用,更是突破性地解决了传统CT扫描速度与图像质量相互制约的矛
我院已引进、安装GE公司新一代超高端平台16排CT-- Optima CT 540Pro(昆仑540).该机采用CT领域前沿的迭代技术,大幅提高密度分辨率,显著降低射线剂量。同时,Optima CT540采用了新一代视网膜探测器技术,可实现亚毫米、亚秒级连续扫描,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更利于发现小病灶,让临床诊断更精准。而IQE HD高清快扫技术的采用,更是突破性地解决了传统CT扫描速度与图像质量相互制约的矛盾,实现高清快速大范围扫描,不但使昆仑CT的临床应用更加丰富,还可以提高CT检查的患者流通率,让这台性能卓越的CT设备造福更多患者。
16排CT临床应用范围及可开展项目
1、CT平扫:能以更薄层、更快速度完成全身各器官扫描,对头颅、五官、胸部、腹部、盆腔、脊椎、四肢病变均能够高质量显影,尤对肺、肝等器官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2、增强扫描技术:可开展全身各器官增强扫描检查,可明显提高病变定性诊断水平,对早期肿瘤的显示以及平扫无法显示的转移瘤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肝脏多期动态扫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三维重建技术: 基于16排CT图像像素的各相同性,16排CT运用容积再现(VR)或表面遮盖(SSD)对高密度或低密度器官进行三维立方体结构的重建。重建出的图像更加细腻逼真、任意方向旋转,空间关系更加准确,还可模拟手术刀任意切割。是目前最先进的三维重建技术,极大的帮助了临床诊断和治疗。该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尤其对于骨骼系统如骨折、骨肿瘤;中耳、内耳系统三维重建;泌尿系三维成像(CTU);血管系统如血管瘤、动脉栓塞;以及气管、胃肠道病变和解剖变异等有极大的诊断价值。
具体各部位适用疾病范围。
一、 16排螺旋CT在头部的临床应用
CT在头部适应症比较广泛,主要有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脑变性疾病、先天性畸形、颅内感染性疾病、脑积水、代谢性疾病等。因为有更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可以更清晰的显示眼部、鼻窦、鼻咽部及中耳乳突病变,16排螺旋CT能细致显示颅骨骨折的形状、位置、凹陷程度。
二、16 排螺旋CT在颈部的临床应用
CT在颈部可用于诊断颈部肿瘤,甲状腺疾病、颈椎病、喉及气管疾病等。对颈部淋巴结显示的更清晰。
三、16排螺旋CT在胸部的临床应用
螺旋CT在胸部可用于诊断肺炎症、肺部肿瘤、结节病、胸部外伤、肺梗塞、肺隔离症。纵隔肿瘤、血管性病变及转移性病变。心包病变、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胸膜转移瘤等。多层螺旋可在一次屏息内完成整个的肺的薄层扫描,可以做冠状面、矢状面重建。特别是外伤病人,通过容积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发现平片以及普通螺旋CT不能显示的细微骨折和肋软骨骨折,为病人的伤情鉴定提供了准确直观的检查信息。
四、16排螺旋CT在腹部的临床应用
适用于肝、胆、脾、肾、肾上腺、胰腺、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等器官的良性及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肝硬化,腹部外伤,胆道泌尿系统结石,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胆总管囊肿,肝、脾、肾先天性病变,胃肠道肿瘤及肿瘤向周围侵犯范围及程度。腹膜后肿瘤、腹膜后纤维化、腹主动脉瘤等。
肝脏的三期扫描同时还能通过三维重建等有效地进行病变和相关血管的重建,为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帮助,为临床制定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严重损伤要以抢救为主,当病情允许以及症状不典型需要鉴别诊断,或者需要估计损伤程度及范围。16排螺旋CT是诊断肝损伤的重要手段,能准确地判断肝裂伤、肝内及被膜下血肿。
五、CTU的临床应用
在上尿路充盈高密度对比剂的分泌期进行螺旋CT扫描,经计算机后处理可合成尿路的三维影像,被称之为CT尿路成像(CTU)。CTU对各种儿童和成人泌尿器官的大小、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异常,以先天发育畸形、积水等能清晰显示。
六、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的临床应用
16排螺旋CT可在10秒内完成0.625mm层厚的整个直、结肠的扫描。这个层厚足以进行相当高质量的容积再现(VR)和CT内窥镜(CTE)。能通过轴位图像及重建图像观察肠壁及腔外病变,对肿瘤进行手术前评估,为临床手术提供较为详尽的方案。空腔脏器如:胃和结肠的螺旋CT扫描和仿真内窥镜重建技术几乎已经成为常规的检查方法,结肠普查技术软件有可能在结肠癌的早期普查方面开创新的局面,而且避免了病人插管的痛苦,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
七、16排螺旋CT在骨科的临床应用
16排螺旋CT任意层面的二维图像及任意角度的三维图像。MPR和MIP重建能较好地显示骨折部位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VR及SSD立体地显示骨折、形象直观。二维和三维可以优势互补,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最佳手段。可以更完整地显示骨折。最大限度地减少漏诊和误诊,对临床怀疑骨折而普通X线不能确诊为骨折的病例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16排螺旋CT的三维图像可以立体地多角度展示骨骼与其相邻解剖关系,手术医生能较容易地判断骨折的程度和范围据此设计出既能到达骨折部位,又利于手术操作, 尽可能减少关节周围结构损伤的手术入路。为病人治疗抢占先机并大大减小病人的创伤,更有利于病人早日走向康复。
八、16排螺旋CT在脊柱的临床应用
可用于脊柱外伤、骨折,观察椎管内有无骨折片,椎管有无变形、狭窄,脊柱结核、肿瘤,关节退行性变,椎间盘膨出、突出,椎体小关节不稳,脊柱侧弯等。16排CT其后处理技术在脊柱病变的显示上逐步表现出独特的优势。MPR重建不仅显示椎体的轮廓和局部骨质病变,并可连续观察脊柱邻近组织状况,特别是对椎管内结构有一定的显示能力。SSD重建能构筑三维结构模型,主要用以观察侧弯脊柱的骨性结构。诸如侧弯角度的测量、椎体旋转程度的评价以及椎体骨质病变等。尤其对脊柱侧弯的整体观显示非常符合临床需要。VR重建图像中可以观察胸椎、腰椎的状况,并可测量顶椎、端椎及侧凸角度、椎体旋转度与参数。较为真实地反映侧弯程度及周围组织关系。为治疗提供了直观的信息。
九 、用于健康检普查
由于胸部正位摄影时有20%-25%的肺野与肋骨等重叠,侧位摄影时有 15%-20%的肺野被遮蔽。所以长期被视为唯一可行的肺癌放射学普查方法,实际上是有其盲区的。传统CT机由于辐射损害的关系,未能用作肺癌普查,而16排螺旋CT可以实现低剂量扫描,为肺癌普查创造了条件。可用20mA-30mA的曝射量,得到与传统CT机高mA扫描相同质量的诊断信息。此外,还可根据需要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及其它的薄层重建。多轴向的观察可消除平片检查的盲区。低剂量螺旋CT检查从早期发现及防止漏诊的总体效果来看,是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的,所以一些发达国家均将其列人医疗保险认可的项目。与此同理,多排螺旋CT的低剂量普查也应用到结肠癌的普查筛选中。
上一页
上一页: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6-7766075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416-7705977 举报邮箱:yxrmyydwb@163.com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官网地址为https://www.12377.cn/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官网地址为https://www.lnjubao.cn/
辽公网安备 21072702727058号